贾想:2022年《人民文学》新锐观察——世界之大、故土之小,他人之近、爱人之远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4-26 10:36来源:文学报 2022年《人民文学》刊发了12位85后新锐小说家的作品,其中有几个“老青年”,但更多是不见经传、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多样性向来是《人民文学》办刊的理念之一。透过12个故事,我看到12张生动的命运之脸,也看到12种进入生活、探查生活、命名生活、扩张生活的方式。 世界之大、故土之小 2022年《人民文学》刊发了12位“85后”新锐小说家的作品,其中有几个“老青年”,但更多是不见经传、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多样性向来是《人民文学》办刊的理念之一。透过12个故事,我看到12张生动的命运之脸,也看到12种进入生活、探查生活、命名生活、扩张生活的方式。但在使用“生活”这个词语的同时,我分明感受到“生活”的概念在这些小说面前显得有点小了、有点局促了。我意识到,我们在文学现场谈论“生活”的时候,往往是紧紧围绕着人类这个碳基生物族群在日常时间中的梦想与实践,限制在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里。我们的话题以生命的有限性为前提,以生老病死为生命周期,视野集中在大气层以下、贴着地球表面的这部分宜居空间,而且暗中遵循着普通人本位、日常本位、现实主义本位的优先逻辑。从这个层面讲,这12篇小说,特别是其中涉及高维生命、星际旅行等科幻题材的故事所涉及的时间问题与空间问题,已经胀破了“生活”的概念,超越了“生活”之中陈词滥调的部分。在阅读当中,除了来自历史与当下的风吹拂着我们,还有一股来自天空、来自未来、来自想象的风朝我们刮过来,带来了遥远星际的尘埃与冰雪。 在这12篇故事里,我们将看到整个的、敞开的、没有盲区的“世界”:“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楞严经》)这个朝四维上下开放的艺术世界,因其辽阔、陌生而令人兴奋。在关注物理世界之大,关注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的同时,这群年轻的小说家对精微的心灵世界也同样明察秋毫。他们考察的是自己的恋人、亲人、邻人,是人与人之关系的新公式、新解法。面向沉默的物理世界,12位小说家体会到的是“小大之辨”——世界之大、故土之小;面向喧哗的内心世界,他们领悟到的是“远近之辨”——他人之近、爱人之远。
![]() ▲ 邢仁宇 邢仁宇《太空戏剧》可以看作是《空蛹》历史的合理发展。在人类寻找地外文明这个普世的宏伟想象当中,邢仁宇将希望的牌面反扣,以千年为单位,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反复上演绝望戏剧的奥德修斯之旅。身在飞船上的克隆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曲末日太空的《登幽州台歌》。卢鑫的《马桑林辞》写的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在中国西南雄奇的地理之中,只见夜色四临,江水汤汤,风吹马桑之林浩浩荡荡。烦恼不在了,到处是自在;人不存在了,最美是天然。小说其实更像一篇抒情散文,写的是人类素朴时代、故事和意外产生之前的生活景象,如赞美诗,更如挽歌。 ![]() ▲ 废斯人 ![]() 从无边而险象环生的世界归来,让我们回到家人与爱人身边。然而,从这些书写家庭、爱情与婚姻的故事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大团圆与小团圆,而是大别离与小别离。不是爱人之相亲相爱,亲人之相知相守,而是爱人之不能爱,亲人之不能亲。是亲密关系中的污秽与降温,是陌生际遇中的渴望与幻想。我们忽然发现:爱我和爱人不可兼得,坦诚与秘密不可兼得。在一个个人主义而不是利他主义的时代,在这群观念先于本能的年轻人之中,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 ![]() ![]() ![]() 来源:文学报 2022.12.29
文章分类:
文学评论
|